他是一名外来务工者,却把南林大当成自己的家。
他的工作是低着头,与旁人不愿触碰的垃圾污物为伍。
无论烈日当空,还是狂风暴雨,他总是在辛勤地忙碌。
他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一个个清新的黎明,
让校园每天都以以整洁干净、容光焕发的面貌,
迎接每一个老师、同学。
为了校园的美丽
——记校园清洁工人何自来
每天黎明初至,他们就开始忙碌。当很多人还酣睡在美梦当中时,他们就已经把校园里的四个学院楼、教学五楼、教学主楼的垃圾处理好了。当老师和同学走在校园的小道上,走进办公楼、教室的时候,所有人看到的是舒心的整洁。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这么干净美丽的校园;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这么和谐舒适的环境。他们,天天与垃圾打交道,换来了校园的清洁与美丽,他们就是我们可爱的校园清洁工人。
南林大占地近1500亩,清理垃圾简直就是一个浩大工程。憨厚的清洁工人何自来师傅却说他早就习惯这样的工作强度了。而且无论刮风下雨,工作都要坚持去做。每天一般要运输垃圾若干趟,一般一天要拉十车垃圾,按一车承载一吨的量,一天就要拉上十吨。而到了星期一、星期五,垃圾量就更多了。一年中垃圾最多的时候是秋天,因为这个季节除了有生活垃圾外还有树叶,收拾完垃圾,还要收拾地上的落叶,一天大概要跑40公里的路。不要说学校北一门、北二门、北三门、主大门、南门、东门六个门一个门都不会落下,校园里只要有垃圾的角落就有他们身影。
何自来师傅是个退伍军人,在部队的时候就是技术骨干,还被光荣地评为“学雷锋”标兵。在他身上有一种军人的顽强和固执。有一次,身体一向结实的何自来生病了,高烧一直不退,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医生劝他休息,并让他安心在医院挂水。但是他说,我白天还要工作的,晚上再来挂吧。于是他连接三天白天继续上班,晚上再去医院,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烧才慢慢退了下来。过年过节的时候,他的假期也很少。何师傅说,学校对他很信任,他就不能辜负学校,一定要把本职工作尽全力做好。
2005年,考虑到校园里垃圾运输量增大,学校购买了一辆白色的垃圾运输车。领导们一致认为,何自来是有技术有责任心能够开这辆车的人。于是,从那时起,何师傅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把整个校园的各个垃圾桶的垃圾运上车,再随车到垃圾处理站去倾倒。如此反复,一天数次。何师傅开车很仔细。学校里人很多,学生也多,偶尔还有学生在走道上开玩笑地打打闹闹,所以开车的难度不亚于在拥挤的街道上。何师傅每天都按照学校规定的驾驶速度和行车路线小心地向前行驶着。
这天的下午一点半,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后勤总公司环境中心,开始了与何师傅一起收垃圾的九十分钟体验。
垃圾车看上去很漂亮,而且开起来没有噪音,车子里很干净,后面装垃圾的车厢也很干净。如果不知道的人看见这么一辆空车,很可能把它当成是公园里面的旅游电瓶车。路上,何师傅边开车边告诉记者,车子维护的秘诀。这辆垃圾车是电瓶车,每天要充一次电,他说每天都不会忘,因为如果哪天忘记了,就会影响第二天正常的工作。不仅如此,车还要定时保养,这样让它的使用性能更好、服役时间更长。何师傅说:“学校花了很多钱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何师傅每天下班之后都要在垃圾中转站里用高压水枪把车冲洗一次,然后再开回环境中心。谈话间,车子行驶到一村,每到一个垃圾桶旁边,何师傅的搭档小蒋就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倒到后面的车厢里。第一桶垃圾倒进车厢时,车上原本新鲜的空气立刻被一阵恶心的馊味替代。而何师傅他们却毫不在意。他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是上午的,夜里的垃圾早上就处理了,所以味道还不太强烈,等真正到了夏天,那个味道非常难闻,垃圾桶里到处是苍蝇,还会生蛆。为了大家的健康,他们每天在这些地方喷洒药水。
随着行驶的路线越来越长,车后的垃圾越来越多,记者感觉自己被味道熏得晕乎乎的,而且胃也开始倒腾起来。
2:20,车子里的垃圾装满了;2:25,我们到了垃圾中转站卸垃圾。何师傅、小蒋师傅和垃圾中转站内的一位师傅,三个人要把车里的垃圾全都卸了下来。“你站远一些吧!”何师傅关心地提醒记者,然后就打开了车门,在将一袋袋垃圾往外拖。这时,天下着雨,何师傅等三个人站在泥水里。卸完了垃圾,何师傅拍拍手,笑着招呼记者上车。回校继续收垃圾。
路上,何师傅告诉记者.学校一共有300多个垃圾桶,每个桶的位置他都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每天每个垃圾桶要倒两遍,这样下来,时间就很紧张,工作既要仔细做,手脚又要麻利。几年来,从没人因为何自来没有按时收垃圾而投诉他。
何自来是安徽人,1998年刚来南京做绿化养护管理时,就到南林来打工了。一开始他负责绿化,干了4年之后,开始搞卫生。现在南林变大了,变得更美了。近十年的日子,看着南林的变化,自己与学校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这里就像是自己的家,每天把自己的家打扮得漂漂亮,就是自己最开心的事了。
(施小宇 公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