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 沈 瑞

发布时间:2020-09-18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南林大博物馆档案馆文字:摄影:责编:审核:

发生火警时,他像战士听到冲锋的号令,身先士卒。

平时生活中,他像住在隔壁的善良大哥,有求必应。

校园是消防的考场,他交出了师生们满意的答卷。

生活是人生的考场,他受到了众人的赞赏。

他用微笑对待生活,生活也给了他灿烂丰厚的回报。

 

当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记我校保卫处综合科科长沈瑞

 

 他把做好校园消防工作,视为重如泰山的责任,恪尽职守,不辞辛劳;

 他把助人为乐,解人之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竭诚奉献,无怨无悔。

 保卫处综合科科长沈瑞,今年49岁,18年党龄。20多年来,他把“责任”二字深深地烙在心中,从未淡忘。在与沈瑞交谈中,记者强烈地感觉到,他忙得很充实,很惬意,在快乐的忙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沈瑞说:“为了大家有健康的身体,有丰富的业余生活,有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我即使自己不休息,吃更多的苦也乐意。”

 

心中有根弦  奏响安全曲

 作为保卫处的干部,消防和政保是其工作的重心。沈瑞一心扑在工作上,多方入手,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工作繁杂而艰巨。我校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少数建筑是老式砖木结构,防火等级比较低),消防重点防火单位和部位18个,实验室46个,其中化学实验室28个,学生宿舍22栋3257间;另有4800多亩山林,面积较大,人员复杂。沈瑞依靠基层和群众,组建职工义务消防大队和大学生义务消防大队,确定了全校51个单位防火负责人和428名防火负责人。他每年组织和参加几十次安全检查,每年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师生员工达8000多人次。在沈瑞的协调带领下,保卫部门认真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确保了我校几十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火灾。

 严密的规章制度是校园安全的重要保证。沈瑞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参与拟定和修订了《学校消防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校预防和处置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南京林业大学开展“创建江苏省平安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沈瑞还带领保卫处的有关同志定期维护、检查消防设备器材,确保在关键时刻消防器材的有效使用。

 由于消防安全工作出色,沈瑞15次被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市公安局、公安消防局,玄武区政府和我校评为先进个人。

 

心中有团火  温暖众人心

 沈瑞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朋友、同事、学生,哪怕是不曾认识的人都当成家人。二十多年来,他助人为责,竭诚奉献,在校园留下一串串感人的故事。

 沈瑞一直爱好冬泳。1983年我校冬泳爱好者建立了冬泳俱乐部,沈瑞担任秘书长,负责联系、组织和协调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一点报酬。二十多年如一日,他从不嫌烦。冬泳队现在已有40多人,成为了学校冬季体育运动的一道亮丽风景。

 沈瑞年轻时是我校羽毛球顶尖高手,他主动请缨出任有70多名成员的职工羽毛球俱乐部二队总教练。他的腰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身体弯曲,不能再打羽毛球,但他从没有离开过羽毛球场地。每周一和周四晚上,沈瑞都是最早到达体育馆羽毛球场地。沈瑞安排训练和比赛,进行业务指导,负责保管衣物等,忙得不亦乐乎。正是由于他尽职尽责,队员们从来没有丢失过一件东西,活动没有出过一次问题。为了节约羽毛球俱乐部的开支,沈瑞每周要花三个多小时对使用过的羽毛球拍进行修补。

 对于一个长年忍受着腰痛的人来说,做这些工作是多么不容易,但沈瑞从未说过一个“不”字。

 对待单位里新来的同事,沈瑞满怀热情地关心他们,指导他们,就像大哥哥一样。节假日,他还把新同事接到家里做客。有些青年教师结婚,沈瑞常会给他们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帮他们跑前跑后。哪家有困难,哪家有急事,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沈瑞前些年买了一辆“海马”,这车成了出了名的公车。学校有人需要用车,他不仅把车贡献出去,而且常常自己当司机,分文不取。同事购车,沈瑞不厌其烦地帮助选车,并做陪练,比专业教练还耐心、细致、严格。

 无论在哪里,沈瑞只要看到有困难的人,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一天,他外出办事,在学校南门外见有一个妇女晕倒在地,面对这位大小便失禁的妇女,污秽的场面让不少人掩鼻匆匆而过。沈瑞没有多想,立即把这位妇女搀扶到医院后又把她送回家。

 沈瑞经常帮助一些贫困生。一次,他了解到一位特困生生活很困难,当即拿出钱物资助这位同学。他还把这位同学推荐到保卫处勤工俭学岗位,发动保卫处的同事捐钱。这样助人为乐的好事做了多少,沈瑞自己也说不清楚。

 

心中有个责  火场不畏险

 2008年1月19日凌晨4点50分,正在沉睡中的沈瑞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来电报警:逸夫实验楼一研究生自修室失火!火警就是命令。沈瑞一骨碌翻身下床,直奔火灾现场。他不顾火场近20公分深的积水(当时大火将塑料水管烧断),迅速冲进去灭火,查找起火原因,双脚浸泡在刺骨的冷水里40多分钟,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了火源——两个未断电的电热取暖器。提起这段往事,沈瑞说:“那时两只脚冻麻了,完全失去知觉,就像不是自己的脚。”这年,沈瑞的脚第一次长了冻疮。

 2008年3月11日凌晨2点30分钟左右,化工学院林产化工开放实验室起火。实验室内存有许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一旦处理不当,后果将十分严重。沈瑞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人员之一。

 火势越来越猛,公安消防队还没赶到。沈瑞当机立断,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冲进了火场。在他带动下,有几位同志紧跟着冲了进去。“不要开门!”沈瑞想到年轻的同志没有经验,大声地对他们喊道。他利用掌握的消防专业知识,及时控制了火势的蔓延。消防队到达后,沈瑞再次带领消防队员冲进火场。由于担心有毒化学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消防队员都带着防毒面具,但沈瑞没有。他用脱下的衣服捂住嘴鼻,在浓烟中摸索着前进,浓烟吸入喉咙又酸又疼,让人喘不过气来。因为浓烟有毒,有的校卫队员吐了,沈瑞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从火场出来后,沈瑞满脸灰垢,不停地咳嗽,鼻孔里、耳朵里全是黑乎乎的烟尘。见此情景,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当时哪顾得那么多了,只想要保住这栋楼。”回忆起那次救火的场景,沈瑞淡淡地笑道。

 公安消防局的同志说,由于报警及时,保卫处人员处置得当,使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保住了整栋化工大楼。

 当沈瑞被问及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么去做的时候,他很干脆地答道:“责任!”沈瑞说,“防火是我的本职工作,必须确保学校财产和全校师生的安全。”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已经把责任当成一种习惯了。

 采访结束后,凝视着沈瑞离去时佝偻的背影,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原载2009年5月11日《南京林业大学报》  景张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