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 王万江

发布时间:2020-09-18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南林大博物馆档案馆文字:摄影:责编:审核:


师徒如父子,在他心中的天平上,

学生和女儿有着同等的份量。

他把爱切成两半,一半送给女儿,一半留给学生。

女儿只有在晚上,才能感受父亲的慈爱;

而学生,却全天候地分享他父亲般的温暖。

九年来,他一次次背起生病的学生前往医院就诊,

没有一天不在牵挂着自己的班上的孩子。

在他的身上,真情如水,父爱如山。

 

真情温暖学子心

——记我校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王万江

 

 初为人父的他,虽喜悦却又忧心忡忡。女儿出生不久,爱人便去德国留学了。王万江知道,只有五个月大的孩子像瓷娃娃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有所闪失,可他仍“狠心”地将孩子丢给了保姆,只因应用技术学院的那群孩子更需要他的关爱。

 

扶着受伤的学生,他亲切地说:“有老师在,不怕……”

 “不会有事的,许永安,不会有事的……”王万江从噩梦中惊醒过来。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喘了几口粗气。这样的噩梦,已经接连好几天了。

 2008年5月5日,许永安听网友的指引,到浦口去找工作,可从这天起,他就从人间蒸发了。一开始,王万江以为他到同学那里去玩了,没太在意。然而事隔三天,许永安仍没返校,王万江不禁有了不祥的预感,他在第一时间到锁金派出所报了案。接下来的几天,王万江都在紧张与担心中度过。5月12日,王万江刚上班就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许永安跳楼了,现在正送往某某医院……对方的话还没说完,王万江便扔下电话,连忙打的赶往医院,在路上,他一直催着出租车司机:“快点,再快点……”

 刚到医院门口,王万江便看到了从急救车上抬下来的许永安,只见他的头被纱布包裹着,厚厚的纱布渗出殷红的鲜血,全身浮肿的许永安,两条腿还被夹板夹着,整个人处于昏迷状态。见此情景,王万江两腿发软,痛心不已,他在旁边使劲地喊着:“小许,小许,你快醒醒啊,你这是怎么了?”当看到前来抢救的医生,他一把拉住医生的衣服,恳切地说:“医生,你一定要把他救回来,孩子还小啊……”

 经过了解,王万江才知道,许永安找工作时被网友骗进了传销组织,失去了人身自由。在他到达浦口的第二天,便被带到一间小平房接受讲课。讲课者说的全是推销产品和营销手段,以及如何挣大钱的方法,许永安知道自己掉进了传销的陷阱,一直奋力抗争。5月12日凌晨4点,几天没有吃饭,形神枯槁的许永安悄悄爬起来,推开窗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被传销折磨得精神恍惚的许永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生,可他却忘记了自己住的房间是在六楼。

 许永安原本想早点找到工作为家庭解忧,可自己现在却让贫困的家里雪上加霜。当他见到守在病床边的王万江时,强忍着就要溢出的泪水,勉强支撑起身体,哽咽地说:“老师……我……”王万江赶忙上前扶住许永安,让他慢慢躺下,亲切地安慰说:“一切有老师在,不怕,你好好养伤就是了……”

 许永安的家在盐城农村,父母均已年迈,为了供他上学,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种地,对于日常的开销只能勉强应付,哪有能力承受得起昂贵的医药费呢?就在王万江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又接到电话:“许永安走投无路的父母拉了一卡车的亲戚跪在学院大楼前面,希望学校能帮助解决问题。”王万江连忙赶到学院大楼门口,将他们一一扶起,说:“我一定会想办法的,你们放宽心。”

 安慰好许永安的家人,王万江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在医院,他看到的是被传销折磨得不成人样的许永安;在学校,见到的是满面愁容的学生父母;在家里,打开电视,看到的是成片倒塌的房屋以及遇难者的遗体(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而且女儿丢在保姆家已有四五天没见了,这个一向刚强的男子汉,被悲伤摧垮了感情的堤坝,忍不住哭了,两行热泪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下来。但王万江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只因那句承诺——有老师在,不怕。

 随后,王万江立即组织学生进行捐款,并向学校申请救助,终于筹得三万五千余元的现金送到了许永安所在的医院。这笔钱不仅解决了许永安住院费用,更为许永安的心灵送去了一缕温暖的阳光。

 让人欣慰的是,经过医生精心治疗,许永安住了两个月的医院,身体基本康复。

 

“这是你妻子的结婚礼服,很珍贵的……”

“不就是一件衣服嘛,放心用吧”

 “老婆,这衣服借用一下,用完了就拿回来。”

 “这是结婚礼服唉,我才穿过一次……”

 “老婆最好了,老婆,就用一次嘛!”

 “……”

 “我就知道老婆最好了……谢谢老婆,那你明天把衣服给我。”

 第二天清晨,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内,王万江的妻子小心翼翼地拿出结婚时仅穿过一次的旗袍,仔细地抚摸着,欣赏着……金色的阳光将镶着金丝边的红色旗袍折射得熠熠生辉。

 “哎呦,拿过来吧,又不是见不着了!”

 “你小心点啊,别那么折着……”

 王万江何尝不知道妻子的心情,这件旗袍是他们结婚前寻遍南京各大商场均未见到,最后在福州才买到的结婚礼服,夫妻二人都非常满意:上等杭州丝绸面料,大红底布上,用金色丝线勾勒着盛开的花朵,做工十分考究,显现出华贵与高雅。因为舍不得穿,妻子平时也只是拎起旗袍,在镜子前比划比划,可现在自己……但想到学生们为演出缺少服装而苦恼的神情,王万江毫不犹豫地将旗袍带到了排练现场。

 “你们不是缺衣服吗?看我给你们带什么来了?”

 王万江拿出旗袍,眼尖的学生指着旗袍,惊讶地说:“王老师,这不是你妻子的结婚礼服吗?我在照片上见过。”

 “不就一件衣服吗?你们放心用……”

 “可是,这……”

 “担心什么,一件衣服而已,哪儿来那么多顾虑……”

 原来,应用技术学院正在筹备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文艺晚会,为模特筹备演出服装时遇到了难题,一向为学生着想的王万江,一拍脑门,想到了妻子的结婚礼服,于是便有了本故事前后的两段对话。

 

看王万江吃力地背着生病的学生,旁边的同学说:“老师, 让我们来背吧!”

王万江深吸一口气:“不重,老师背得动……”

 王万江用调侃的口气对记者说:“到医院看病的流程,我早已轻车熟路了。”一名校辅导员,怎么会对医院这么熟悉呢?原来,他经常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王万江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2006年10月的一天,晚上八点左右,一个同学因急性尿路结石疼得在床上直打滚,额头上的冷汗沿着发线直往下流。等王万江赶到宿舍的时候,那位同学疼得浑身发抖,床单已被拉扯得不成样子了。宿舍里的同学手忙脚乱,看到王万江,同学们像看到救星,连忙让开了一条道。王万江说:“快,帮忙把他扶到我背上来。”但生病的学生却咬紧牙关说:“不,王老师,我……”原来身高一米七四、体重一百三十斤的王万江相对于那位同学来说太“瘦小”了。但王万江丝毫不顾忌这“劣势”,焦急地大声道:

 “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发什么愣啊,动作快点……”

 “你们几个帮忙扶稳他,你去叫出租车,快点……”

 愣住的同学惊醒过来,听从王万江的指挥,开始有条不紊地忙起来。

 从宿舍到学校正门,约有2000米,背着一个比他重20几斤的学生,王万江额头上的汗珠一串串滴落下来,没走多远,脚步就没有刚开始稳健了,每走一步踉跄一下。听到王万江喘着粗气,背上的学生感动地说:“王老师,我太重了,你放我下来,我自己能走。”旁边的学生也连忙说:“老师,让我们来吧,你歇会……”

“不重,老师背得动,你好好趴着……”

 到了校门口,王万江将生病的学生小心扶进出租车。将学生安排妥当之后,他这才感到浑身酸疼,但他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守在病床前直到第二天早上。

 这之后,王万江回忆起那天的情景,笑着说:“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劲,要是现在让我背,我肯定背不动了……”

 王万江为学生做的何止是这几件事,帮患强直性脊椎炎的学生组织捐款;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十点陪学生练合唱;为骨折的学生炖黄豆猪蹄汤;给去当兵的学生送行并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部掏给学生……

 担任辅导员9年来,王万江一直用“诚心、热心、耐心、细心”关爱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一切为了学生”,王万江是这么说的,也始终是这么做的。(文中许永安为化名)

     (原载2009年4月11日《南京林业大学报》  吴小琴 刘斯琴 胡春明)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