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 熊文愈

发布时间:2020-09-18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南林大博物馆档案馆文字:摄影:责编:审核:


大学者,小学生。

年轻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返回祖国,

做出卓越的贡献,昭示赤心之心。

离休了,不顾年事已高,重新走进教室,

甘愿成为学生,彰显博大胸怀。

练书法,写诗句,孜孜不倦。

学电脑,练技术,乐此不疲。

他的辛勤汗水,浇铸成教科书中闪光的标点,

他的乐观精神,激励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

 

夕阳风景独好

——访森环院离休教授熊文愈

 

    1987年,英国朗曼出版公司将其列入《世界科学名人录》生物学卷;

    1988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其列入《远东及澳洲科学家名人录》及《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

    他曾是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讲座成立30年来第一位被邀的亚洲科学家;

    他是国际林业研究机构联合会第17届、18届、19届世界会议特邀主题报告人;

    ……

    他是我校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的教授熊文愈,今年,他96岁!

 

酸甜苦辣涩  人生五味全

 了解熊文愈的人都知道他的人生历程,是怎样的坎坷和颠簸。

 熊文愈出生在成都平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使他对自然有着一份别样的感情。少年时的熊文愈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深恶痛绝。他抓住了一个公费留学的机会,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旁听,后转入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攻读硕士,1947年8月,他又转入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

 情牵祖国的他与一些志同道合之人成立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经常参加学习会、读书会,了解国内形势。临近毕业时,正是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之际,一心想要回国的熊文愈却受尽阻挠。美国移民局规定,滞留人员必须每3个月进行一次登记。熊文愈在野外工作未能及时登记,移民局竟以过期居留的罪名将其拘禁。熊文愈不曾失去自己的傲骨,面对“是从加拿大偷渡”的莫须有的指控,他全然不顾一些反华记者的威胁,与他们坚决抗争……

 熊文愈回国后,几经辗转,来到南京林学院,担任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副教授。几十年的工作,他对学生言传身教,孜孜不倦。1962年,他组建了我校首座“竹类研究室”;他还创立生态学专业,从理论、专题、经济效益、环境等方面研究森林系统的湿度、温度、热量……这一做就是大半辈子。

 熊老是看着南林大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回望初来乍到时,这里是片荒凉的土地,教学设施、住宿条件极为简陋,木头搭成的临时工棚既做教室又当饭厅,一下雨就变成一边上课一边脚下摸鱼的状况……面对如今明亮的教学楼、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宽敞的马路,老人舒心地笑了。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熊文愈如今 “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在全国生态学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熊文愈说到这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他从这些学生的成就中由衷地感到满足。而这些“桃李”们也时刻惦记着恩师,在熊老90大寿时,一些熊文愈的学生自发地以老师的名义,在我校建立了“熊文愈奖学金”。他们说,一定要让老师为每个人所铭记。

 

生命与时进  适者最悠然

 走进熊老的家,给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朴素。书房里陈设简单,书桌是两张很旧的桌子,书柜也是过去80年代时的置衣橱……尽管已有96岁高龄,但熊老依旧精神矍铄。说起晚年生活,熊老呵呵地笑道:“搞专业,搞教书,弄了几十年,现在歇歇了,很安静,挺好。”

 其实,看到老人桌上那些大张小张的宣纸,我们知道,老人还没“歇”呢。

 虽然已是96岁高龄,但熊老居然还报名上了离退休处办的书法班。“如果让我现在闲着,那反而难受啊!”原来在熊老的心中,他始终坚信“老有所为”。就是凭着 “活到老,学到老”的坚定意志,每周五下午,香樟苑的老年活动中心里就多了一位总戴着毛线帽的老人,他就是熊文愈。老人的书法功底已经很深厚了,但开课以来,他从未落过一次课,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平时在家一直刻苦练习,这样的举动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

 离退休处的李广宁同志告诉记者,大家对老人的评价都很好,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当记者问他能否说出一件最令人感动的事情时,李广宁思考片刻后,说:“这样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感动了。”

 除了练书法,熊文愈老人至今还保留着儿时就养成的爱好:写诗。在熊老师的家里,我们找到了一本他的诗集——《滥竽集》,老人笑着说都是一些打油诗而已,不过,曰其“滥竽”,实则“瑰宝”。翻开小册子,一篇篇写得工工整整的诗作映入眼帘。首先是他在美国被囚时,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写下这首诗——“频年浪迹滞瀛洲,心力交劳愁日多;尘海生涯甚似梦,风流自赏奈耆何;高堂白发万千里,故国春光几度过;何日放歌兼纵酒,从头俯仰新山河。”动人的诗篇,表达了一个海外赤子爱国思乡之情!整个册子辑录了熊老闲时所做的重要诗作近百篇。在诗作中,老人阐述了他的人生观和人生理念,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1976年《悼念周恩来总理》——“品德何高洁,正直不私偏”;老人自幼爱竹,于1963年写下了《竹子》——“虚怀若谷自雍容,耿直凌霄傲骨风”;1982年《牡丹》——“万种花中第一从,天生理智不争荣”……

 虽然已是96岁高龄,但是老人写诗并没有因为年纪的增长而减少,反而因为岁月的历练,诗作越来越显得豁达深沉,含义深重。尤其在《闲话人生》中尤为引人注目——“冷静细思考,回首自然宽”、“顺应时空变,知足自悠闲”、“从容任潇洒,悠悠到天年”……长达76句的描写不仅仅是老人质朴人生观的表达,更是老人经历了几十年风雨后悠然心态的真实写照。今年元旦,熊老又“聊发少年狂”,写下了《新年献词》——“一元又复始,四季再循环”…“欣逢好时代,共庆新华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后,面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熊老用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十七大盛会,继往开来篇。和谐社会好,科学发展观”……面对今年盛开的梅花,老人按耐不住,写下了《梅柳报春》——“大地风情难独占,才黄绿柳也同时”……

 采访结束时,老人热情地拿出了自己的全家福一一向记者介绍,“这是我的老伴,这是我儿子、女儿 ,这是我女婿、儿媳妇,这是我的外孙女”,眷恋、亲情,溢于言表。

 性情豁达的熊文愈正过着平静、安逸的晚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用书法、诗词陶冶情操,这样的“简单生活”令人羡慕。记者相信,熊老“活到老,学到老”的意志同他漫长、坎坷的人生一样不会被人遗忘!

(原载2009年5月21日《南京林业大学报》  学生记者 苗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