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学生营造温暖的家
——记宿管科八栋门卫王忠麟
在女生宿舍八栋,有一个被学生称作“奶爸”、“大叔”的人。他与学生聊天,为她们做饭,陪伴她们成长。学生与他分享自己的秘密,向他寻求安慰和鼓励。他用一片真情,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这个人叫王忠麟,女生宿舍八栋的门卫。
冰箱里有许多饺子和面条,都是给学生准备的
王忠麟原是南京钢铁厂的一名普通职工,退休后在家赋闲十年,之后与妻子汪静军到南林大当宿管科门卫。夫妻俩一般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天平均工作十七个小时。当门卫有个特点就是睡不好,有时候刚睡下又得被晚归的学生叫醒,所以他和妻子开玩笑说,之前退休在家补了十年的觉,到南林大一年就“透支”了。
王忠麟的妻子汪阿姨带记者参观两人的卧室,房间的布置很简单。不到二十平米的房间,一张双人床、一台电视机和一个木头衣柜,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床边的墙上是女儿的照片,女儿二十多岁,圆脸、大眼睛,常说她爸“死脑筋”,中午见到没吃饭的学生便不让她们去食堂,只会说“快进来吃”,也不管家里到底有没有食物。以至于有时候同学进了门卫室,阿姨还得把刚做好的饭菜给学生,等她们走了再重新给自己做一顿。
日子长了,学生与王忠麟夫妇熟络起来,经常直接到八栋门卫室自己煮东西吃。王忠麟和妻子在冰箱里放了许多饺子和面条,就是给学生准备的。哪个学生做实验晚归,晚饭没来得及吃,就下楼去找他:“大叔,我自己下点饺子吃哈。”他也不担心,只叮嘱对方:“小心别烫着。”在旁观者看来,这些事可能有点烦,但王忠麟不怎么在乎,“嫌烦我就不当门卫了。”
也就是在这样善意的往来之中,王忠麟获得了八栋女生的信任。她们常常与他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笑与泪都不避讳。采访时,前八栋楼长王丽芬到门卫室来,因为她的蟹爪兰不耐寒气,花蕊都冻落了,这次到八栋,就是想请王忠麟和妻子帮忙照顾一下。王丽芬告诉记者,她把这儿当作家。说完,她眨了眨眼睛,神秘地凑到记者耳边说:“我叫他干爸爸。”
女孩毕业那天,特地找到王叔夫妇拍张“全家福”
2009年,王忠麟刚到南林大工作的时候,注意到有个女孩喜欢独来独往,和舍友间矛盾很多,常常闹得不可开交。他观察了这个女孩一阵子,发现她个性沉默,不爱笑也不爱说话。有一天,这个女孩经过门卫室,王忠麟试着与她聊天。听女孩说起家事,他才知道,原来女孩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车祸离世,她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爷爷奶奶虽然对她好,但毕竟年岁大了,身体不方便,思想上又有代沟,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同龄的朋友很少,一直比较孤单。
知道了这一层后,王忠麟就经常叫她到门卫室吃饭,和妻子一起与这个女孩聊天、谈心。他告诉女孩,自己在工作中也会和学生有摩擦,有的年轻人有时也说点难听的话刺激他,他也不恼——他自己的女儿偶尔也和他顶嘴,所以他能理解那些学生的感受。
这样的交流多了,女孩也开始试着理解他人的感受,到大四毕业时,与舍友的关系已经缓和很多,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毕业那天,她特地找王忠麟夫妻俩拍张“全家福”,她带点含蓄地说:“叔叔阿姨,我以后回南京一定来看你们。”话很普通,但王忠麟了解她,“别人这么说也许是客套,但她肯定是真心的。”这个女孩现在在镇江一家公司做秘书,虽然回南京次数不多,但每次来总会看望他们。夫妻俩偶尔去镇江办事,女孩也会特别热心地招待。
这是他的天性,他说自己从很早的时候就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在妻子看来,王忠麟甚至有点多事:学生来取牛奶,他帮她们热好;学生下课回宿舍,他习惯性地劝她们早点休息;有时候碰见男女朋友吵架,他还会找人家调解一下。
入冬以后,天气越来越冷。有天早晨突然降温,一个学生不知道,穿件薄毛衣就要出门。他把人家拦住,用父亲那种威严的口气让回去换件厚的。女孩带点不情愿地回去穿了一件,刚一出门就被寒气逼回来:“原来外面这么冷啊,谢谢叔叔提醒,我还得回去再穿一件。”妻子说他:“几十年了还是老样子,真是个‘唠叨大王’”。
“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让谁记住我”
王忠麟说,干门卫这个工作,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学生相处。他常常从细微之处为学生着想。门卫室门口左边有一个盆,上面放着很多伞,王忠麟介绍说:“这些都是学生的伞,放在这,我会晾干叠好后再还给他们。”说起伞,王忠麟打开办公桌下的一个大纸箱,里面全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伞,一问才知这又是8栋的一个特色——“爱心伞”。王忠麟是个有心人。他把学生不要的坏伞、旧伞、遗落的伞都搜集起来,请校园里上门为学生服务的老裁缝修好,然后下雨天时免费提供给学生们使用。老裁缝知道这些伞的用途,所以从来不向他收钱。“很多学生都住在6楼、7楼,下雨天爬上爬下多难受,有这个伞就能方便一点。”王忠麟说。
王忠麟夫妻俩如今也都到了筋骨疲惫的年纪,他心脏搭过桥,还要常年忍受腰椎间盘突出的折磨,妻子患有糖尿病,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律,身体健康的信号时常挂起红灯。今年4月份,王忠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院保守治疗,214宿舍的4个女生一整天都没听见“唠叨”,打听到他的情况后,一起去医院看望。就为了这一缕温情,尽管四年来也有费力不讨好、还被有的学生刺激的时候,但他从来不诉苦、不解释、也不抱怨。他说:“你真心对学生好,她们都知道,她们会同样关心你的。”
王忠麟为学生付出了很多,但他不喜欢别人把这些事情漫画化。以前有记者采访他,写出来的报道连他妻子都看不下去了:“这根本不是我家老王!”采访时,他也一再交待记者,不要把他写得太夸张。这是一个有弱点的、活生生的人,他真的关心学生,倾听她们的烦恼,见证她们成长。做门卫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乐趣。他说自己会一直干下去,“除非我哪天病得动不了。”记者问:“你希望学生将来记住你吗?”他说:“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让谁记住我,不记得也没关系,只要她们好就行。”
( 学生记者 陈晓莉 孙凯婷 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