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 丁素梅

发布时间:2020-09-18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南林大博物馆档案馆文字:摄影:责编:审核:

                                                       “不老的青春”

                                ——记校退教协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丁素梅


在校退教协中心,有一位耄耋老人,退休26年,无论脸上皱纹怎么改变,她的内心青春永驻。她是退休老同志倾诉的对象,是学生心中的好奶奶,她为老同志服务,为学生们操心。

“她是本‘活字典”

初见丁素梅,是在位于香樟苑的退教协、老科协办公室。记者刚去的时候,丁素梅有事出去了,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着三份纸质文件,其中两份是《南京林业大学报》,这是专门整理好给老同志们阅读的,另一份就是丁素梅的日常工作簿。

 校退教协现有1000多位退休的教职工。作为退教协秘书长,丁素梅用爱心和耐心为退休老同志服务,从无怨言。她经常代表协会登门看望每一个生病的会员。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她都亲自精心策划,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她的所有文件,全部采用手写。“有的老同志眼睛不好,复印出来的文件看不清,我写出来,字写大点,他们就能看清了。”丁素梅指着一份手写的退教协迎新欢迎会参加者名单说道。一百多位与会者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整整齐齐,她写了三页信纸。

采访当天,不时有退休老同志向丁素梅询问退教协会员的有关情况,她一一耐心讲解,随后从包中掏出一份用信纸包起来的卡,拿出一张递给前来询问的老同志,经确认在名单上签字后,她又细心地把卡连同签名的信纸一起包好塞进包中。趁丁素梅不在办公室的空当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凑上前来,拉住记者轻声说道:“丁老师好啊,她做这些事情是不图回报的啊!”

退教协理事长张贵麟这样评价丁素梅:“她清楚每个协会会员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是本‘活字典’;她有广阔的胸襟,有些老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波动较大,她热情地协调解决好老人之间的矛盾,对自己受到的委屈从不抱怨。我觉得退教协可以没有我这个理事长,但如果没有丁素梅秘书长,退教协就会瘫痪。”

夜晚,一个打了几十遍内容相同的电话

“叮铃铃,叮铃铃”晚上七点的时候,紧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正在吃饭的丁老师赶忙放下手中的碗筷,快步走向电话机。

“老丁啊,我跟你说个事儿啊,你看怎么办……”听筒那边传来一位老太太焦急的声音。

“不急不急,你先慢慢说……这个事你放心好了,有我在呢!”丁素梅一边安抚对方的情绪,一边劝慰她好好休息。

 她放下电话,再次拿起碗筷。七点零五分,电话铃声再次响起。看一眼来电显示,还是刚才的那位退休教师。“老丁啊,你说这个事怎么办啊?……”一样的对话再次重复,并且每隔五分钟、十分钟一次。“你不要多想哦,好好睡一觉,有我呢。”那天晚上,时钟划过十点之后,丁素梅才最后一次放下听筒。这位退休老同志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记忆常常会阶段性地消失,遇上一个问题,她能问上数十遍。有时候一大早给丁素梅打电话,晚上还会再打过来问同样的问题。每次,丁素梅都不厌其烦地解释,劝慰她晚上好好睡觉,等到电话不再打来了,她才安心休息。

“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

“她把每次‘双阳晚会’都当做过年一样去举办。”校大学生科协现任会长唐金恺同学感慨道。作为“双阳”品牌之一的“双阳晚会”是老年科协和大学生科协轻松交流的一种形式,“双阳”寓意着朝阳和夕阳,通过大手牵小手,加强两代人之间的联系与了解。本学期刚开学,丁老师就投入到“双阳晚会”的筹备当中,一场晚会,她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演员到齐了没?没到的话我们再等等,不急。”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每一次彩排她都会亲自指导。“丁老师对晚会的热情已经超过我们,和她一起交流,觉得她像我们的奶奶一样亲切和蔼。”唐金恺告诉记者,丁素梅从来不奢求任何回报,在学生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丁老师,怎么办,我们现在活动的资金没发下来!”今年双阳晚会举办前期,大学生科协指导老师生病,经费一时不足,手足无措的学生们首先想到向丁老师求助。“你们不要慌,我来想想办法。”正在扬州开会的丁素梅接到电话,连忙联系自己的老伴李钟硕老师,让他从家里的银行卡上取出两千块钱解决学生经费的困难。当天中午11点,两千元便交到唐金恺同学的手中。

“丁老师,谢谢您,钱我拿到了,我给您写张借条。”唐金恺激动地给丁老师打电话。

“拿到就好,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就是这样,丁素梅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学生。那场晚会,台前台后,她忙得不亦乐乎。看着台上的演出顺利进行,闲下来的她坐在一边的椅子上,咧开嘴,开心地笑着,每条皱纹中都写满着欣慰与满足。

“驻会补贴我不能要,这钱应该花在老同志身上”

为了节约时间,丁素梅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准备好当天的蔬菜。忙的时候,一天三场会议,连买菜的时间她都很难挤出,就从食堂里买点饭菜,简单地吃一顿。

面对琐碎的工作,丁素梅把每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令人敬佩的是,她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不计报酬。虽然,她享有退教协每月300元的“驻会补贴”,但她坚决把这些钱都放在退教协的活动经费里。一次,趁丁素梅因事去上海的时候,退教协的陈竞之和秦近偷偷地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卡,把驻会补贴打到她的卡里。

“老丁啊,我们商量过了,觉得这钱你一定要拿着。”丁素梅回来后,他们俩人将卡送给丁老师。丁老师听后,严肃地说:“我们退教协的经费不多,这个钱我绝对不能要,作为我们的经费,花在老同志身上!”在丁素梅的再三拒绝下,两人最终妥协。

老年服装队中有她靓丽的身影

 除此之外,丁老师热心参与负责退教协的合唱、健身、舞蹈、模特队等12个兴趣小组的工作,她本人是老年服装队的队长。每每提到老年服装队,丁老师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一开始,服装队没有经费做衣服,大家就凑钱一起做,没有服装设计师帮忙设计款式,大家就聚在一起想。她欣喜地告诉记者,她们服装队和合唱队合作,多次参加江苏教育电视台录制的节目。说到演出时的情景,丁素梅激动地站起来,用手比划着,“当时左边有人画画,右边有人写书法,我们从中间走出来,那个场景,就像大型舞台剧一样!”她还特意翻出2012年关工委工作简报上的演出图片,一张张指给我们看,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阳光路上,牵手同行”主题活动的照片上,身为老年服装模特队队长的丁素梅,在舞台上和大家一起摆出pose,精神矍铄、容光焕发,风采不减当年。

 有人说过,梦想这东西就像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弥足珍贵。丁老师常说“我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把我热爱的工作做好,圆好我的梦。”热爱自己的工作,并踏踏实实地做好,简简单单,这就是一位老人的梦想和不懈追求。

                             (学生记者  刘美琳   李箐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