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上冠军梦
——记校足球队教练董震
2013年11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绿茵场上,随着对方(南京农业大学)球员最后一个点球射空,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高校部甲组足球比赛落下帷幕,我校以4:2的比分夺得建校以来首次冠军奖牌!尖叫声和呼喊声瞬间充斥了整个球场。已是研二的足球队队长惠雪龙手捧一束玫瑰,单膝跪地,向相恋五年的女友求婚,再次将球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看着激动的队员和奖牌上金光灼灼的“第一名”,教练董震的眼眶湿润了。此刻,他心里百味杂陈,思绪不禁飘回四年前。当时校足球队辛苦准备了两年,结果在省运会上止步八强,兵败而归。四年后这场与南农的对决,使南林足球队一雪前耻。一千四百多天里的汗水与泪水,一幕幕浮现在董震的脑海中……
“失败算什么,我们从头再来!”
十年前,董震来到南京林业大学当了一名足球队助理教练,四年后正式担任教练。他以严厉著称,刚刚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他规范了足球队的训练制度,将赛前突击训练改成每日的常规训练和赛前加强训练,带着队员们从头开始训练,为2009年的第十七届江苏省运动会做准备。
董震妻子的预产期正巧在这场比赛的赛期内。作为一个丈夫,一个准爸爸,他此刻理应在家陪着妻子;但作为一个教练,他不能在此刻离开他的队员。董震每次离开病房时,都会祈祷,希望他的孩子迟点降临到这个世界,可以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可事与愿违,比赛的当天下午,董震带着队员们在球场上拼搏的时候,妻子生产了。每次谈起这件事,董震总是觉得很愧疚,他说:“一个父亲,不能亲眼看到女儿出生,是一辈子的遗憾!”
由于赛制的改变,南林足球队在淘汰赛中面对实力很强的南农足球队。队员大多是大二的,虽然有技术,但临场经验不足,最终由于防守上的漏洞败给了南农。准备了两年却止步八强。比赛结束后,队员们抱在一起痛哭,董震强忍着泪水,拍着队员的肩膀,鼓励大家:“失败算什么,我们从头再来!”
随着比赛的结束,队里两名大四老队员告别校队。欢送会上,平时训练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汉子们,不舍和懊恼借着酒意倾泻而出。此刻,所有的安慰,都是一句话,“来,喝酒,干了。”队员们哭了,董震哭了,用手胡乱地擦着眼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渴望胜利,汗水洒在追梦路
董震是个十足的球迷。他说自己从中学开始,就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一场重要的球赛都不放过,熬夜看球赛对他而言是一大乐事。1981年中国队3:0击败科威特,举国上下欢欣鼓舞。但这些年来,中国足球一路滑坡,难挽颓势,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痛。振兴中国足球,成了十三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
董震常常和队员们说:“对于国家队,我们帮不上忙,但是作为南林足球队的队员,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在自己的球场上,踏实苦练,踢出南林人的意志和精神。”
2009年十七届省运会足球赛兵败后,董震在总结失败原因之外,经常和骨干队员们探索最适合球队的踢法。“往返,学皇马?还是控球,学巴萨?”有一段时间,董震带着队员们学巴萨,追求控球的技术,不停地捣球、传球,每次比赛都能控制场上局面,但进球却很困难。对手一旦偷袭,进球就变得十分被动。看来球队的控球型踢法还很不成熟。为此,2010年得知由亚足联委托中国足协组织的优秀教练员培训班在南京开班后,董震立即报名参加,前去交流学习。
为了更好地训练,董震放弃了大部分假期。球队始终坚持一周五练、周末约赛、暑假集训的传统,而董震始终陪伴左右。八月的南京,骄阳似火,足球场上的温度超过了四十度,董震带着队员们开始了暑期集训。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除了中午休息两个多小时,他一直顶着炎炎烈日,在球场上指导队员拉韧带、传球、运球、打门……训练不久,队员们全身都湿透了,董震身上也没有一块儿是干的。下雨了,队员们看了看教练,董震就当没看见,继续指导队员训练。雨中的绿茵场上,足球队员们奋力奔跑着。衣服湿了,脱下来拧一拧穿上继续训练;眼睛被雨水蒙住了,抹一把继续踢。每次训练结束,董震的嗓子都哑了。
队员的辛苦董震全都看在眼里,他经常会一大早煮了鸡蛋带给队员们吃,时不时地还会请妻子晚上煲好骨头汤,早上再把锅里的汤热一热,端到操场给队员们喝。他说:“孩子们每天训练强度很大,需要补充营养。”队员们不好意思地说:“留给‘小师妹’喝吧。”董震也不说别的,就一个字:“喝!”
队员们训练到天黑时,常会发现有位年轻的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在球场旁静静观望。大家知道是“师母”来了,可是董震从来不会因此提前结束训练。
董震不只是在场下指导队员,还经常亲自上场和队员们一起踢球,为他们示范讲解,碰碰撞撞所带来的小伤已是家常便饭。2012年8月暑期集训时,为备战江苏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董震上场带领队员打队内赛,队员孔俊夫带球往前,遇到董震的防守,他没刹住车猛地把董震撞倒在地。孔俊夫忙向教练道歉,满脸愧疚:“教练,你没事吧?”“没事,你们继续练。”董震说着下场休息,继续看队员们踢球。后来孔俊夫才得知,教练腰的一侧出现了一块巴掌大的淤青,又红又紫,肿得厉害,甚至伤到了骨头,每天只能侧着睡,半个月不能动,上下楼梯必须扶着栏杆。让队员们感动的是,董震只休息了一天又投入到球队的训练中,天天按着腰到场指导。队员黄中景说:“上足球场有几级台阶,教练受伤后每次来球场时几乎是爬上来的。” 作为教练,受伤严重的董震从未在队员面前露出半分痛苦和软弱。看着满怀愧疚而发奋训练的孔俊夫,董震总是笑着说:“你不好好训练对得起我这一身伤吗?”
“我们南林是冠军!”
2013年11月,江苏省十八届运动会在南京拉开了序幕,时隔四年,董震带着南林足球队信心满满地出战高校部足球联赛。队员们在董震的激励与指导下,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再次面对“死敌”南农足球队。不少老队员特地向工作单位请假前来观赛。
开场15分钟,南农就进了一球,此后的60分钟,南林足球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进球,看球的、加油的、替补的每个球员都揪着心。董震作为教练压力比谁都大。他在场边大喊,告诉队员应该怎么做,尽管他知道专注于踢球的队员们根本听不到他在讲什么,但是他说:“我的喊声会让队员知道教练一直在身边,给予队员们心理上的依靠。”参赛队员中有一名队员叫周非凡,大家都叫他“带王”,因为他非常擅长带球,却不擅长传球。但是,到了比赛75分钟的时候,周非凡带着球将对方四名防守队员都吸引到一边,出人意料地将球成功传给左侧的队员张小洋,张小洋十分有默契地接球,趁对方毫无心理准备时,将球准确无误地射入球门。全场瞬间沸腾!替补席上的队员们全都激动得跳起来,举起双臂大喊:“好球!”董震更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90分钟,比赛结束,双方比分1:1持平,两队开始点球大战。前三轮,南林足球队以一球优势暂时领先于南农队。到了第四轮点球,南林队员徐广帅以一个推射踢进了第四个点球,此时比分3:1。大家都屏足了呼吸看南农第四个点球,如果他们踢进了,比赛将继续,如果没进,我校将成为冠军。一分钟后,南林因为南农的一球失误而赢得比赛。董震直接向守门员肖钤飞奔过去,看球的、加油的、替补的都紧紧抱在一起,不管彼此之间认不认识,不管自己抱的是谁,也顾不上自己的泪沾湿了队友的脸,欢笑、流泪、吼叫……对于经历了上一届省运会失败的董震来说,此时的心情不能用简单的激动来形容。作为一个三十三岁的男人,那一刻,他流下了珍贵的男子汉的眼泪,一瞬间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一句话:我们是冠军!
十年来,董震在南林足球队经历了巨大的悲喜和戏剧性的激情,也承受过各种冲突和刀锋一样的感受。十年,他为球队付出、牺牲;十年,他从球队收获兄弟情义;十年,他陪伴着南林足球队走过了坎坎坷坷。董震送走一批又一批老队员,训练一批又一批新队员,一生足球梦,他离不开、舍不下。
(学生记者:陈沁慧 孙凯婷 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