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1000元上大学的“励志剧男主角”
——记轻工院201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朝义
三年前,他满脑子只想着读书考试,三年后,全系第一的他放弃保研资格;三年前,他说着河南话面试学生会,自我介绍没做完就尴尬下台,三年后,在校内校外800多人的注目下,他侃侃而谈3小时;三年前,他进入大学,连学费在内家人只给了他1000元,三年后,他和朋友合伙开公司,握股份40%……他是张朝义,轻工学院印刷工程系大四学生,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7份家教4份代理,一学期骑坏两辆自行车
张朝义的专业是轻工院的印刷工程,一年学费7600元,在大一入学时,家人只给了他1000元。这意味着他必须自己去赚生活费,以及那对他来说是天文数字的学费。
刚进大学时,揣着1000元的张朝义,每顿只敢吃两只肉包子和一碗免费汤,即使是在辛苦的军训期间,他最多也是每餐2只肉包子。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张朝义不得不四处寻找打工机会。
军训期间,为一家大学生创业基地向新生发送问卷调查,拉开了他兼职生涯的序幕。那是下雨天,不能军训,他捧着厚厚的调查问卷,从一楼开始扫楼。男生宿舍10栋,从1楼到7楼,他用整整7个小时,完成了第一份兼职。
张朝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婚庆公司做兼职。那天,来不及吃中饭,张朝义一下课就和兼职团队的同学上了公交车。中午1点开始,他们跟随婚庆公司工作人员,坐面包车从仓库到每一个婚庆点,把一大堆沉重的器材从车里卸下来,打好灯光,婚礼结束后再把器材搬上车,这些活是婚庆全程最苦最累的,几个学生叫苦不迭。最痛苦的是在每次往返途中,身材魁梧的几个人连座位都没有,就蹲在小面包车内空出的角落里,又挤又热。张朝义说:“我晕车,肚子又饿,蹲在那手脚全麻了,那种感觉一言难尽。”就这样一直卖力地干到凌晨2点才结束,后来为了省钱他们直接在肯德基过的夜。
张朝义说:“你们能想到的兼职,我全都做过。”发传单、做问卷调查表、送外卖、餐馆服务员、摆地摊、做保安、各类代理、婚庆公司打工、楼栋卖小食品……五花八门。
有一段时间,张朝义同时做了7份家教和4份代理。每天晚上做2份家教,周末早晨7点出门,晚上10点才回宿舍。家教地点在不同的地方,要转几次车十分麻烦,于是,张朝义选择骑自行车,常常是从这一家出来立马骑上自行车飞奔前往下一家。之后,张朝义在几家公司做代理和销售的兼职,也是骑自行车前往目的地,或许是连自行车都经不起这么大强度的折腾,一个学期下来,张朝义竟骑坏了两辆车。
三年里,坚强的男孩落了三次泪
大一上学期,张朝义打了15份工,工作量这么大,他的学习并没有落下,诸如高数、等,他均拿了满分,三年下来年平均绩点全班第一。
听上去,张朝义似乎能轻松地抗住繁重的兼职和学习任务,然而,这背后满是艰辛与苦楚。3年的时间里,这个坚强的男孩落了3次泪。
大一下学期,张朝义组建了一个兼职团队。一天,他带领团队中14名同学去安徽滁州,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开盘庆典做一天临时保安,所有人必须早上6点起床,坐车去安徽,在冬日的寒风里站了一整天。然而,雇主却没有给张朝义结算工资。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张朝义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先垫上。想到自己吃尽辛苦挣来的几百块钱就这么没了,张朝义心里委屈极了,一个人来到操场上跑步,边跑边流泪,到最后竟放声大哭起来。
生活中所受的委屈和兼职的辛苦,张朝义很少跟家人提起。一次,张朝义在跟母亲通电话时说漏嘴,讲了兼职的委屈,母亲听着听着,在电话那头哭起来。虽然张朝义是个坚强的男孩,但听着母亲的哭声,一时间想起曾经吃苦受累的一幕幕,他也跟着哭起来。于是,这通电话就演变成了母子俩相隔千里,握着手机嚎啕大哭。从那以后,不管再吃多少苦,张朝义都不会向家人透露半点。
从大一开始,张朝义每月寄钱回家,到了大二,他偶然发现家人舍不得花这些钱,而是为自己存起来,于是便开始为家人充话费、买东西,到现在,张朝义家中的所有电器,包括父母的手机全是张朝义在网上下单买回家的。大二的寒假,张朝义将家人接到南京过年。下了火车,母亲一看到张朝义身上的衣服便哭了——原来,他不断地为家人买衣服,自己却仍穿着高二时买的不到一百元的棉袄。
大学三年里,张朝义每天忙于学习、兼职、创业,很少和亲人团聚,唯一可解乡愁的只有电话。大三寒假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张朝义在租住的房间里看电视,突然看到一个军人站岗护国,不能回家的公益广告,触景生情,张朝义想起了家中辛劳的父母和可爱的弟弟,再看看窗外万家灯火正是团圆之时,自己却只有影子相伴。张朝义分外感伤,思念亲人的泪水冲破了情感的堤坝,在空荡的房间里嚎啕大哭起来。
他是正能量帝,让许多人开始相信奇迹
大三暑假,张朝义进入长沙御泥坊化妆品有限公司实习,负责融e购平台的网上销售,一个月内,他一举突破了15万元销售额,远超经理要求的3万元。今年大四,他与朋友合资,在长沙开了家公司,握股份40%,是公司法人代表。同时,他的年绩点一直是全班第一,系前三,获得了保研的资格,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创业梦想和家里边的重担而放弃了。
现在的张朝义,阳光而自信,如果不是认识他许久的人,不会相信如今穿西装打领带、一口普通话的张朝义,与以前那个一口乡音、见了人怯生生的张朝义是同一人。
当年面试院学生会时,张朝义畏畏缩缩地站在台上,用浓浓的河南口音结结巴巴地自我介绍,下面坐着的学长学姐拼命忍住笑,面试的主持人叫停,直接让张朝义下去了。谁也不曾想到,三年后,学校伯黎学社举办讲座,校内校外共800多人到场,报告厅座无虚席,连后面的空地上也站满了学生。张朝义,用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侃侃而谈3小时,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张朝义的身上始终有着“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激情。每当晚上没有兼职时,他便会去操场跑步,在他看来,跑步与兼职的感觉是一样的,刚开始会两脚发酸,但是跑到最后,只剩下一种感觉,那就是“爽”。
操场人不多时,张朝义会边跑边喊:“路在脚下,志在心中;自信自强,勇攀高峰;我要努力,我定成功!”正是这种不灭的激情,驱动他一直奋力向前奔跑,在三年内挣下15万,拿到系第一。
现在,张朝义在上海一家公司实习。每当他站在东方明珠前,看着环绕四周的高楼大厦时,他感觉自己的热情在熊熊燃烧。他说:“这个世界真热闹啊,我得去拼搏,得去挥洒汗水,我得有资格配得上这个世界的热闹。想到这里,我就充满了力量。”
记者问道:“上海人才济济,你有信心拼出一片天地吗?”
张朝义笑了笑,自信地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三年前,谁也不会相信那个蓬头垢面的穷小子会走到这一步,有朋友说在我身上发生了奇迹,为什么不呢?奇迹并不是不可能。”
(学生记者 梁可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