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 朱典想

发布时间:2020-09-18浏览次数:3文章来源:南林大博物馆档案馆文字:摄影:责编:审核:


反哺家乡 造福桑梓

——记材料学院朱典想教授

  

        2014102日,对于江西鄱阳县莲湖乡窑头村的老百姓来说,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耗资70万元、高三层的社戏台剪彩。这个名为群贤楼的戏台,由我校材料学院朱典想教授规划、筹措资金而建成,这也是朱典想反哺家乡、助力家乡发展的又一鲜活见证。

   “窑头村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能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家乡一步步改变面貌,我感到很欣慰。头发花白,身穿上世纪90年代流行西服的朱典想向记者诉说了自己支援家乡建设之路。

重建校舍:孩子们上学安全了

  朱典想是老三届的毕业生,上世纪60年代末作为回乡知青上山下乡。他还清晰记得自己当防洪抢险队长时,一天要吃掉3斤米,要花21分钱,每天起早贪黑劳动10多个小时,只赚2毛钱。一天下来,自己还要倒贴1分钱。此时的朱典想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技术和知识才能改变家乡的面貌和自己的命运,从此便萌生了今后要学有所成回报家乡的决心。

  有志者事竟成。1973年,作为全乡唯一通过推荐考试的朱典想跨进了南京林业大学的大门,1977年留校任教,后又赴东南大学继续进修深造。朱典想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木材科学与技术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获教学、科研奖10多项。1992年,前往江西崇义县做项目的朱典想,绕道到家乡看望亲友,途经村里小学。这是他的母校,学校情况让他很震惊!教室的墙快塌了,屋顶也漏洞百出,严重的危房,孩子们很危险!

  朱典想当即拍了照片。照片洗出后,拿着照片带着村干部先找乡教办,然后和乡教办领导一起来到县教育局。

  请你们务必拔专款重建窑头村校舍,否则危房压到学生后果不堪设想!”朱典想义正严辞。县教育局的负责人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请村里写份报告。朱典想当场写好报告交给了县教育局。一个月后报告批下来了,县财政局批了8万元专项资金。

  报告批了,可鄱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局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只答应先给4万元,另外4万元用稻谷抵用。村民无奈用船把10万斤稻谷运回村里。

  村里可不缺粮食啊,这么多的稻谷换不来钱怎么办?朱典想最终联系远在福建的同学江云贵,请他们厂把这10万斤粮食买了下来,这才解决了4万元的资金缺口。

助力基础建设:村民们的生活变好了

  解决了孩子们的校舍问题,家乡极其落后的基础建设又让朱典想很揪心。孤岛莲湖乡政府所在地到1993年才通电,而那时窑头村的百姓还过着点油灯的生活。乡镇上通了电,使朱典想觉得窑头村有了希望。1995年,朱典想向县供电局写报告获批。于是,他把所有的线路和电线杆设计好后,卷起袖子亲自挖坑示范,让村民照着模子做。当时想到家乡很快就能通上电,劲头就来了!操着浓重方言的朱典想笑着说。

  2007年,江西省政府发文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重点推行道路硬化工程。看到文件,使朱典想如拿到了尚方宝剑,带着村民又踏上了申报修路款之路,跑了县发改委,又跑县农村工作部,最终使窑头村有了28万元专项资金。1.5公里的路,28万元,捉襟见肘!

  好在村里有的是劳力,所有的施工自己干!为了省钱,朱典想找同学免费租用了搅绊机,施工队用不起,指导50多名村民自己上。当年为了修好这段路,远在千里的朱典想前往孤岛家乡6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手把手教会村民掌握混凝土配方,任何一个施工环节都示范给村民。最后,1.5公里的路还是花了30万元,朱典想自己掏了2万元,资金缺口才补上。

  通上了电,修好了路,基础建设赶上来了,让窑头村的经济起步有了保障,村民们的生活明显变好了。如今的窑头村的百姓,不但住上了小洋楼,用上了电话,许多村民还开上了小汽车。

力推精神文明建设:乡亲们不再寂寞了

  电通上了,路也修好了,窑头村的百姓经济条件逐步好转了。可生活好了,老百姓又寂寞了。老弟,路修好了,我们串门也方便了,但要有一个活动的地方,你见多识广,帮助我们成立一个活动室。朱荣珍,朱典想70多岁的姐姐的话在他耳边响起,要想办法解决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

  201010月,在朱典想的推动下,经县民政局批准,窑头村向阳老年文化体育协会挂牌成立。因资金和场地所限,活动场地就设在朱荣珍家里。这样,老人们下下棋、打打牌都有了地儿,每天还可以享受到2位小学老师义务给老人们读报的服务,朱典想还给活动室捐赠了一台电视。尽管如此,有这么一处活动地点,在当地还是驰名乡里的。

  但活动场地设在私人家里,不是长久之计,朱典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戏台。

  建戏台,需要的资金量不亚于修路。怎么解决这几十万的资金?朱典想不想增加村民们的负担。最终,香港顺天集团连云港木业有限公司、上海捷成集团公司等8家企业,为了回报朱典想为他们企业所作的贡献,捐资40万元。作为江苏省30佳科技富民标兵之一和优秀科技特派员的朱典想,长期为胶合板企业和木工机械企业指导产业结构调整等科技服务,为这些企业创造了巨大利润。

  为了让家乡的百姓能用上一流的社戏台,朱典想修改了几次戏台建设方案,资金量也需要的越来越多。在朱典想的影响下,工作不久的儿子及外甥也各捐了1万元,村民、亲友和南林大的同事又捐资30万元,造价70万元的大戏台终于如期落成。

  为家乡建设倾情付出了20多年,如今朱典想已过花甲之年。支援家乡建设,需要人才,更需要接班人。

  家乡贫困失血,我们不但要输血,还要造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乡面貌。10年来,朱典想每年帮助乡里2-3个高考落榜生,到南林大继续教育学院攻读本科。从入学到就业,这些孩子得到了朱典想的一条龙服务。二十多个大学生工作后,很多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们不但使家里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也受朱典想的耳濡目染,加入到支援家乡建设的队伍中。

  建设家乡光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我也老了,需要年轻人来接班!目睹年轻人一个个接力家乡建设,朱典想倍感欣慰。

(谌红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