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教师生涯中闪烁出智慧之光
——记经管院张智光教授
任院长7年,在取得了学院博士点零突破、拿下省部级双料重点学科、获批博士后流动站等一系列骄人业绩后,他急流勇退,主动要求回归教学科研第一线。他说:“南林培养了我,经管院培养了我,担任院长和回归教研,都是工作的需要,都是为南林做贡献”。卸任后,他爆发出强劲的科研创新潜能,为南林的社科研究竖起了一面旗帜。教书育人近30载,他总把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上课求精,育人求严,被评为南林“十大师表”和“教学名师”。十多年来,他在校内外做了近百场科普报告,为万余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宣传生态文明和管理科学理念……
记者眼前,整洁的白衬衣,花白的发丝,眼神中蕴满智慧,从容不迫的谈吐中流露出谦和的心境、博大的气度。这位儒雅的学者就是我校经管学院张智光教授。
“学院发展是场接力赛,不是个人马拉松”
张智光于1958年生于上海,现为我校经济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完成了从工人到工程师、大学教授、学院院长、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角色转换,实现了自动化学士、系统工程硕士、管理工程博士的学界跨越。
1990年,张智光从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到我校经管学院工作。2000年,张智光当选为经管学院院长。在短短3年的第一个任期内,学院实现了博士授权点零的突破,新增了2个硕士授权点。在第二任期的4年内,学院又一举取得了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等显著成绩。
在学院专业和学科建设风生水起之时,张智光告别了院长的职位,回归教学与科研第一线。
时隔多年,张智光解说当时的选择仍然令人动容。他说做院长首先是“南林培养了我,经管学院培养了我,在学院需要我的时候,我应该承担这份责任。”离开院长职位主要是因为“学院发展是场接力赛,不是个人马拉松,接力棒应及时交给更加年富力强的接班人。”出于公心,张智光认为长期在同一个岗位上,行政管理的思路方法容易僵化,难于出新。出于价值观,他反感社会上流行的“官本位”“不做领导就不算成功人士”的陋习,他认为比起行政领导,大学更需要的是潜心搞教学做科研的教师。“当干部要‘能上能下’,南林的教学和科研更需要我。我是党员,是知识分子,我来带个头,相信以后这样做的人会越来越多。”
“有大智慧,教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哲理”
“有大智慧,教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哲理。”“从师三年,大有裨益。因材施教,弟子各有所长。”在每个学期的学生评教留言中,总是充满着这样的评价。
在张智光的课堂上,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既便于师生互动,也有利于掌控课堂秩序。在每次课开始,他都设置了被称作“餐前开胃菜”的学生提问环节,在答问时他立足管理学理论,给学生解惑的同时演绎管理学的实践运用。他旁征博引,把晦涩的理论融入生动的案例,整堂课下来总是气氛活跃,笑声连连。他开设的另外一门课程选修课《决策科学与艺术》,更是吸引了无数学生“粉丝”,能容纳200多人的阶梯教室几乎场场爆满,反响空前。
张智光还是做PPT的“高手”,他制作的课件简约美观、图文并茂,对复杂的理论进行再加工,用清晰而生动的逻辑表达出来。如果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听得吃力,他就立即在本子上记下,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修改PPT。
张智光曾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先后被评为南林“十大师表”和“教学名师”。
科研中的团队精神和人梯精神
“国家级项目‘林纸一体化运行模式研究与示范’于近期立项,有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请到经管院张智光教授处报名。”2007年2月,经管院的橱窗里贴出这样一则启事。很快,张智光便把学财务、贸易、管理、造纸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人员收入囊中了。张智光介绍,科研需要团队合作,多学科的交叉,有利于项目的推进,还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年轻老师。因此,他的项目都是开放的。
张智光总是把培养年轻人放在第一位,甘做人梯。他要求课题组成员和研究生发表论文前,都须先经他审阅方能投稿,要求所发表的论文一定要有创新。他会把学生论文里的重要数学公式都推演一遍,关键文字都要一字一句修改,有些论文或书稿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张老师经常很晚还和我们通电话,聊着聊着就到了凌晨。”张智光团队中的杨加猛老师说。
在资助年轻教师和学生做科研方面,他总是给予大力支持。杨加猛清晰地记得,2006年的那个冬天,为多带两名研究生去哈尔滨参加林业经济研讨会,张智光省下1000多元的机票钱和他们一起坐了24小时的硬卧到达哈尔滨。“在车厢里,张老师和我们谈天说地,聊科研,说家常,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杨加猛回忆说。
经过30年的努力,张智光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丰硕。张智光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三等奖、梁希林业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2012年,张智光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近百场科普报告,为万余人贡献智慧
在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张智光先后在校内外做了近百场有关生态文明和管理理论的科普报告,为万余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他先后为中国国机重工集团、中国福马机械集团、华泰纸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决策咨询与干部培训。有一回讲座刚讲完,一位企业老总激动地站了起来:“张教授,您讲得真不错,让我受益匪浅!” 因此张智光还应邀担任一些公司的管理顾问,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为公司制定战略规划和制度,提供经营决策参考,使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步好转。
科普服务的时间从哪儿来?时间是挤出来的。张智光时常利用工作间隙,甚至在飞机上做PPT。“5月20日上午,为博士生讲课;晚上,作为校督导组成员,对部分年轻教师进行辅导;21日(周六)上午,在我校首届生态文化节高层论坛上主持专家研讨会,并做演讲……”在张智光的日程计划本里,他的工作任务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此外,张智光还经常在《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媒体发表系列专题文章,还入选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的视频讲座,从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等方面引导社会公众和领导干部,践行了林业高校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张智光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融为一体,将管理者和管理学融为一体,在平凡的教师生涯中闪烁出精彩的智慧之光。
(张天娇 季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