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南京林业大学打造生态文明育人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4-15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博物馆、档案馆文字:摄影:责编:蒋学飞审核:顾炜江

近日,江苏科技报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南京林业大学打造生态文明育人新范式》报道了我校生态文化育人新模式,其中,最后两段详细描述了我校博物馆档案馆在“生态文化节”联合锁金片区中小学构建的“大思政”生态圈,开展的生态育人活动新模式,原文转载如下:


■通讯员郑言尹申申

本报记者何佳芮

精心养护的室内植物,是否总是状况百出?如何挑选心仪的红木家具?这些常见的生态科普问题,在南京林业大学第八届生态文化节的“市民课堂”中都能得到答案。从2016年至今,南林以“生态文明·责任与使命”为主题,书写了生态文明育人新范式。

九年接力,厚植生态文明之根

作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南林坚持发挥学科、科研和人才优势,将“生态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生态知识普及、生态理念传播和生态实践行动。

今年,第八届生态文化节以“生态文明·责任与使命--‘绿’动南林,智汇未来”为主题,统筹举办了绿色理念传播、生态公益服务、生态社会实践、生态智慧应用等116项主题活动,为广大师生和市民奉上一份绿色文化盛宴。从首届生态文化节至今,九年的时间里,南林集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生态理念传播和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引导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内涵,让生态文明理念在校内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命题中,承担起“成己成物”的高校责任担当。开门办学,拓展生态育人边界

春游去哪儿已成为高校近年来打造美育与劳育相结合的新契机。从2018年起,南林将生态文化节的举办定在樱花盛开的三月。为方便市民朋友赏花,南林敞开校门,对市民朋友们开放校内赏花路径。樱花大道、校史馆、树木标本馆等,众多休闲娱乐、生态科普的活动场所向大众开放,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校园美景共赏,还带动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让高校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课堂不仅在自然里,还在社区中。为创新育人模式,南林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等走进银城花园社区、锁金村社区、红山街道开展科普进社区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用实践拓展绿色的范围,为生态资源的共建贡献青春力量。

贯通学段,构建“大思政”生态圈

“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我来教大家怎么分辨桃树、杏树和梨树。”校园内,讲解员带领锁金二小的同学们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并将生态科普转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和游戏活动,让同学们热情参与到这场生态科普实践互动中。

作为一所“森林公园式校园”,南林校园内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在生态文化节期间,南林博物馆、档案馆联动玄武区中小学校,让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辨树龄、闻树香、听树声、摸纹理,在观察中探究树木的秘密,掌握树的神奇。为打造高校大课堂,南林正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和服务社会作用,致力于将林科特色与教育体验相结合,建设出集知识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平台,让这场育人实践更深入、更有趣。

X